★ Orders & Chaos ★ 秩序 vs. 混沌 ★

★ 蝴蝶效應 ≠ 混沌理論 ★ 【一隻巴西雨林的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龍捲風?】這是美國氣象學家羅倫佐(Lorenz)於1960年代提交的一篇有名的科學論文。有些聳人聽聞:亞馬遜流域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會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場風暴?!羅倫佐把這種現象戲稱作“蝴蝶效應”。藉以詮釋一部分的混沌理論。

Thursday, March 02, 2006

★ 也算是混沌裡的秩序 ! ★





















★ 也算是混沌裡的秩序 ! ★ 純粹題外話

其實科學家也是凡人,也沒有特別理性,還是免不了存在著傲慢與偏見,
由科學界打壓混沌理論二十年(大概是研究人員半個學術生命)的情況
看來,耗費幾十年的光陰,難道說這是科學家的宿命,例外的又有何幾?
但這並不代表科學家沒有傲慢與偏見,相反地,由於科學家的信仰太過
堅貞,反而造就了更多傲慢與偏見?!當歌德爾在1930/1931年証明了不完
備定理時,羅素至死都不承認歌德爾証明的理論,遇到公開的場合就痛批
歌德爾,難道是正確的治學態度?還虧羅素是當代的數理邏輯大師哩!

大師的表現竟是如此?徒然給後進晚輩當笑話看而已(搞不好有些還有樣
學樣起來,那可真是糟糕!)雖然像馮紐曼也曾經三次否定/相信歌德爾
不完備定理的正確性,但當他最後確認歌德爾不完備定理是無懈可擊的
定理時,就馬上給與它最高的評價,即使這個定理讓邏輯系統破了一個
大洞,但馮紐曼就不會像羅素一般感情用事,那麼主觀,那麼目中無人,
該給它讚美的,終於還是給了....不過到今天已經過了西元兩千年,科學家
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什麼長進,眾多科學家的心態,心胸狹窄如羅素者多,
心胸寬大如馮紐曼者少。即使像量子力學一代宗師薛丁格,遇見後進者
海森堡玩矩陣量子力學,根本連人家在作什麼也不看一眼,就亂批海森堡
在亂玩,這就是正確的態度?後來馮紐曼証明波動量子力學與矩陣量子力學
在數學上完全等價,薛丁格才承認矩陣量子力學。如果沒有馮紐曼或者是
後來的狄拉克(物理學界比較喜歡買狄拉克的帳),依照當時量子力學已經
分流成波動量子力學與矩陣量子力學兩派的情況來看,物理學界很有可能
發生像數學界之前發生過的數十年蛙鼠大戰,難道薛丁格如此對待海森堡的
態度是正確的?這樣的態度,似乎普遍存在於法國科學院。在十九世紀中,
這樣的態度,就害死了一位年輕的數學家 Galois。當時掌權者 Cauchy、
Laplace (還是 Legendre? 有點忘了) 等人,因"看不懂"Galois的東西,就將它
打入冷宮,甚至連讓Galios進大學唸書的機會都沒有。Galios 於是流落街頭,
或者是從軍了,後來跟別人在街頭決鬥,就被人砰呯死去。這理論被冰凍了
相當一段時間(至少十年以上),後來才從倉庫裡挖出來,發現者不敢居功,
將整個理論用Galois命名,就是代數裡頭有名的Galois group。這個理論很有名,
因為古代的三大問題,其中有兩個問題,"三等分角"與"倍立方",因為Galois
theory 而得以証明其不可能性。似乎高位者只要"看不懂"或"理念不合",就不管
三七二十一打壓低位者,還是法國科學院長久以來的習慣吧!更不用說倒楣的
混沌理論,那篇在大氣期刊 "週期三意味混沌" 的經典論文(手頭上臨時找不到
資料,只憑印象寫出,正好keelungman對混沌系統有所研究,可以的話,幫忙
一下補充一些資料,先在這裡謝謝啦!)裡頭的數學証明不嚴僅嗎?那可是
完完全全依照純數學分析的手法去証明的,要挑出証明過程中的邏輯錯誤,
連挑都挑不到。但是主流科學界照樣打壓,壓根不承認它,為什麼?因為混沌
跟當時主流科學界的價值觀不符,即使它再怎麼正確,邏輯再怎麼沒有暇疪,
老子我看到這理論跟我的中心思想不符,不承認你就是不承認...因為我連看都
不看,就直接將你打入冷宮了。全力封殺的結果,搞到人家投paper無門,最後
只能找大氣期刊投。一個這麼重要的數學支派,其經典論文竟是放在其它領域
的期刊,而更可笑的是,因為主流科學界關起大門,甚至連狗洞都封起來,
就是不讓它進來這一關,活生生地將整個混沌理論的研究發展遲滯了二十年...
這樣子的搞法,難道這樣是正確的治學態度?縱觀科學界百餘年來的發展史,
科學家在做學問的心態上...EQ上,看來也沒有什麼樣的成長。被主流科學界
排擠打壓,並不代表所作的研究沒有價值: 「不代表」不等於「一定不是」。
所以我用了"不代表"三字(部分否定),而非"不是"二字(全部否定)。
我當然曉得這世上騙吃騙喝者眾多,但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看來,這種態度
也往往造成"非理性"打壓了許許多多有劃時代貢獻的理論,使得相關的發展
不是被遲滯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或者是從此消失不見了(要重見天日可能要像
Galois theory那般很湊巧地被別人從倉庫裡挖出來,但我相信被埋沒掉的理論,
要多得多...)相反地,打壓得愈兇,反彈的力道也愈強勁,當它的正確性相當
高的時候,才會有反彈的力道,沒有反彈力道的猜想,絕對是壓倒的多數。
但很好玩的,以沌混理論為例,當沌混理論反彈力道很強勁時,主流科學界對
它的打壓愈強,直到它的思想漸漸在其它領域逐漸被接受之際,主流科學界才
開始漸漸接納它。沌混理論是花了二十年時間對其它人先洗腦,到最後才有
能力對主流數學/物理學界洗腦,才一舉扭轉沌混理論在學術上的地位。如果
主流科學界早一點開放心胸,好好看懂沌混理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以數理
邏輯的術語而言,"可決定性"與"可預測性"是兩件不同的事,之前的主流科學界
是將這兩者混為一談,混沌理論則是用力將這兩者分開)是不是可以縮短這
二十年的洗腦時間?

======== 只是感嘆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